十载光阴流转,剑尖划破长空,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十周年里程碑,这项起初仅在小圈子内流传的赛事,如今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、参与度最广的击剑赛事之一,见证了一代剑客的成长,也映照出中国击剑运动发展的轨迹。
联赛创办于2014年,初衷是为广大击剑爱好者提供一个专业、规范的竞技平台,那一年,全国仅有寥寥数家俱乐部参与,赛事规模有限,十年间,联赛从最初每年几站分站赛,扩展到覆盖全国二十余个城市,吸引了来自三十多个省、市、自治区的选手,累计参赛人次突破十万,许多如今家喻户晓的击剑明星,如孙一文、董力等,都曾在这个舞台上磨砺技艺。
“没有俱乐部联赛,就没有我的今天。”现役国家队队员李明宇感慨道,2015年,他第一次以业余身份参加联赛北区赛,从海选赛一路打进32强。“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面对那么多观众比赛,手抖得几乎握不住剑。”他已代表中国参加过多项国际大赛,“联赛就像我的摇篮,它不仅给了我机会,更给了我信心。”
联赛的十年,也是中国击剑运动普及的十年,据中国击剑协会统计,全国注册击剑俱乐部从2014年的不足百家,增长到现在的超过600家,击剑不再只是专业队的专利,而成为普通大众,特别是青少年热衷的体育项目,每年联赛期间,全国各地赛场上,小剑客们身着白色击剑服,头戴护面,手持花剑、重剑或佩剑的身影,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
“我带着儿子参加了六届联赛,亲眼见证了他的成长。”北京某击剑俱乐部教练张涛说,他的儿子张轩睿从8岁开始参加联赛少年组比赛,如今已是国家少年队成员。“联赛不仅仅是比赛,更是一个大家庭,孩子们在这里结交朋友,学会尊重对手,理解胜败。”
十年间,联赛本身也在不断进化,赛事组织更加专业化,裁判队伍不断壮大,赛事转播从无到有,现在甚至可以通过多个网络平台观看比赛直播,比赛项目也从最初的单一组别,扩展到包括U8、U10、U12、U14、U16、U19和公开组等多个年龄段,真正实现了“全年龄参与”。
2020年,尽管受到疫情影响,联赛仍然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顺利举行,体现了赛事组织的韧性和创新精神。“那一年我们采用了视频裁判和本地裁判相结合的方式,确保比赛公平进行。”联赛组委会负责人介绍道,“这十年我们不断面对挑战,每一次突破都让我们变得更强。”
联赛的成功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,击剑装备国产化程度提高,价格更加亲民;击剑培训市场蓬勃发展;甚至带动了体育旅游的发展——很多家庭为了参加联赛分站赛,会规划全家出行,将比赛与旅行结合。
更重要的是,联赛为中国击剑运动培养了深厚的群众基础,很多通过联赛接触击剑的孩子,虽然最终没有选择职业道路,但击剑运动培养的专注力、决断力和礼仪修养,让他们在其他领域同样表现出色。

“击剑教会我的不仅是技术,更是如何面对压力。”现在就读于清华大学的大学生剑手刘思涵说,她从初中开始参加联赛,即使学业繁忙也从未放弃训练。“每次站在剑道上,我都感到一种纯粹的快乐,那种全神贯注于眼前的挑战,与对手心智交锋的感觉,无可替代。”
展望未来,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将继续扩大规模、提升品质,据悉,下一个十年规划中,联赛将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,邀请更多国外选手参赛;推动击剑进校园计划,让更多孩子有机会接触这项“格斗中的芭蕾”;同时深化科技应用,引入电子裁判系统和数据分析,为选手提供更全面的技术支持。

十年磨一剑,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用十年时间,书写了一段属于中国击剑的传奇,无数个“我”与联赛共同成长的故事,汇聚成中国体育发展的生动注脚,剑道上的每一次交锋,不仅是技术的较量,更是梦想的绽放,下一个十年,这把剑将更加锋利,这条成长之路将更加宽广。
评论